2)第579章 太子太傅_隋唐大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去哪,都只把燕王带在身边,就可以知道皇帝确实最宠爱燕王,一直是把他当成储君亲自培养教导的。而据说,这位燕王也确实表现不错,十分聪明睿智,很有几分当年其父元德太子杨昭的样子。

  哪怕他不是嫡长孙,可皇帝行事,向来是不怎么按规矩来的,他能够八年不立太子,为的就是等杨倓长大。

  等杨倓再长大点,到时他要强立他为太子,遇到的阻力也更小。

  就如现在,皇帝把杨暕分封去朝鲜,也是为了帮杨倓扫清一个障碍。

  正月底。

  皇帝下诏,授齐王杨暕为乐浪郡长史,于贝江平壤划出百里之地分封给杨暕,又自中原移去一千户百姓给杨暕为封户,另外皇帝还给杨暕两千兵马,为他的左右帐内府亲兵。

  而就在三天后。

  二月初一。

  皇帝再次下诏。

  册封皇长孙燕王杨倓为皇太孙,称皇储。

  置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其安全,三少则为三师副手。

  并拟中央官制,设立门下坊和典书坊和家令寺等。

  东宫还置十率府,即左右卫率等。

  皇帝授罗成为太子少傅兼太子左卫率。

  不过太子少傅虽是正二品高官,可也不过是虚授,毕竟罗成还是安东节度使,不可能在京协助太子太傅教导太子武艺,也不可能分身帮太子统领他的东宫左卫率人马。

  其实东宫的全套官职,几乎都是仿的中央官制衙门而设,绝大多数的东宫官,也不过是由朝臣们兼任。

  不出罗成的意料。

  皇帝八年不立储,突然宣布立储,虽然引的满朝震动,可并没有几人敢公然反对,其实反对者也有,可皇帝都不听。

  在这方面,皇帝再一次的表现出了他的独断专行。

  他下定了主意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而几位宰相中,苏威裴蕴等人屁都没放一个,萧瑀这位新宰相倒是说话了,他表示应当立嫡孙代王,可皇帝让他闭嘴。

  然后其它有大臣也上奏说应立嫡,然后皇帝训斥,说他们没资格反对,说这是天子家事,还说太子储君,只能由皇帝和宰相商议。

  这么一番下来,虽然依然还有不怕死的大臣上奏,可虞世基等宰相根本不把这些奏子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一点反对声音都看不到了,还以为百官真的已经对他的决策顺从了呢,于是皇帝心情大好。

  当即宣布率百官前往西京大兴城,他令东都守樊子盖辅佐越王侗留守。

  罗成在洛阳把皇帝送走,便也开始离开洛阳前往辽东上任。他走的路线,便还是当年第一次征辽时北上涿郡集结的路线。

  齐王杨暕随罗成同行,皇帝让罗成护送杨暕入辽,到了辽东后再派一支兵马送他去平壤封地。

  当然,因为现在朝鲜五郡还在渊氏和杨万春之手,所以这乐浪长史究竟能不能到任还不好说,但皇帝也没急,只说等罗成平定辽东后,再派兵护送齐王到任也不迟。

  总之一句话,太子新立,齐王杨暕已经不适合留在皇帝身边,甚至这辈子最好都不要再踏入关中一步。

  罗成骑在马上,打量了眼前面骑着白马左张右望的齐王杨暕。

  杨暕长的很帅,三十岁的年纪,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纪,经过数年的软禁生活,这位曾经飞扬跋扈的齐王,如今倒像是刚脱笼的飞鸟一样,看什么都欢喜。

  在他身后,是两千齐王帐内亲军,这两千人是从骁果军中调出来的,六百轻骑,一千四百步卒。说是齐王的亲卫,但明显这是皇帝看管齐王的狱卒。

  或许,他们也还奉有监管罗成的密令。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