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5章 官逼民反_隋唐大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

  “所以说啊,治理天下最关键的就是得使民安居乐业,使民能够温饱。只要百姓能够温饱,那么大家都会安稳的过小日子。如果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你谈什么大业都没用,皇帝让百姓吃不饱饭,朝廷让百姓活不了命,那么就算是再弱小的百姓,也会豁出命来造反。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只要舍得一身剐,就敢把皇帝拉下马。”

  “嘉文,先贤讲中庸,你知道这个中庸是什么意思吗?”

  “父皇,中庸出自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东汉大儒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罗成点头,“没错,简单点说,中庸不是平庸,而是中正平和不走极端,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切记一句,不走极端。”

  “杨广当年就是走了极端,行事又过急,最终才亡了天下。”罗成看着太子,“朕知道你的天资一般,所以朕从没有想过你将来要成为何等厉害的君王,朕也希望你能够正视自己的这一点,将来你能够做一个守成之君,朕就很满足了。”

  太子听到这话,有些失落的低头。

  “嘉文,当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的,自古以来,那么多帝王,真正了得的君王又有几个呢,多数君王都只是普通人。你现在还小,朕也还年轻,朕会尽量为你将权杖上的荆棘削干净,将来把一个顺滑的权杖交到你手上,朕也会为你多选一些贤良之才留给你。有好的制度,有好的宰辅,那么你将来继承大秦后,只要不胡作非为,那么大秦就能顺顺利利的继续繁盛下去。”

  罗成希望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秦的这轮开国之初的扩张,等完成这轮扩张后,罗成就打算开始收拢拳头,专心于内治,让天下更趋于安稳,让嘉文能够继承一个更安宁的天下。

  所以现在他对于奴隶也这么上心,就是不想把这么复杂的问题,留到以后。

  “我们驱使驴马拉磨,也知道要在驴头上挂束草,这就是要给人希望,奴隶是人,更复杂,所以我们拟定制度的时候便越发的要谨慎,我们不仅得看到现在,还得看到五十年一百年以后。若是朝廷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那么如今帝国上千万的奴隶,早晚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甚至可能葬送大秦天下。”

  “父皇,不可能吧?”

  “只要是人,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想想看,如今大秦天下,总共人口多少了?”

  太子如今也开始学习政务,对此倒是知道,“据民部年初的奏章,如今天下户籍共一千二百余万户,口八千一百余万。”

  “嗯,记的不错,那么这八千余万口中,有多少奴隶?”

  “一千二百余万奴隶。”

  “除了这一千二百余万奴隶,还有许多新归籍的蛮夷胡狄,也有不下千万。”罗成跟太子分析,“八千万人口,奴隶就占了一千二百万,新归附入籍的蛮夷又有千万,这就是说,其实大秦八千万人口中,奴隶就占了一成半,新入籍蛮夷也占了一成多,加起来就是占了近三成。”

  “十个人里,有三个人不是奴隶就是蛮夷,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是朝廷需要奴隶,做工、伺候、耕地、挖矿等都要奴隶。”

  罗成点头,“正因如此,所以朝廷没有禁止奴隶,可也不能无视这隐藏的风险。所以朝廷需要从制度上来保证消化这些隐患,父皇现在想到的办法,就是给这些奴隶一些希望,能够慢慢的消化掉这些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不断的发酵变大。”

  立法保护奴隶不受虐待杀害,立法保护他们的基本工钱,保护其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立法承诺奴隶第三代可为自由雇工身份,自由雇佣第三代能直接获得良民身份入籍,这些,都是要疏通消化奴隶制度带来的隐患,避免奴隶矛盾最后引爆。

  三代又三代,罗成相信这些在中原生活数代的奴隶后人们,终究还是能够融入华夏的,未来有希望,生活有基本保障,那么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奴隶们反抗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不断有奴隶脱离这个身份,融入汉民族中,再有新奴隶不断的进入大秦,也不怕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