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沙姜价格暴涨事件_重生野火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响,多是今日百万富翁,明日百万负翁。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人们下海经商,不少人成为先行者,尝到了甜头,一跃而起,成为“万元户”、“百万元户”……

  其实这些人能够发家,跟他们自身的管理能力并无直接关系。

  事实也证明了,早期发家的那批人,基本都是撑不过二十五年的企业寿命“诅咒”,在二十世纪末迎来了倒闭潮。

  有个笑话,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政府想要在早期致富方面树立典型,纷纷派出各路记者,寻访、报道各个大名鼎鼎的“百万元”户。

  结果报道刚登出来,几天前的采访的百万富翁就因为生产原料价格暴涨,无法按时完成订单、无力赔偿违约金而被告上法庭。

  百万富翁短短几天时间就成了“百万负翁”!

  街头巷尾都把报纸上的故事当做笑话来讲。

  ……

  陆坤现在要做的就是攒钱攒钱再攒钱,低调低调再低调!跟着打顺风仗就好。

  跟风炒作沙姜起家,毕竟好说不好听。

  在中国,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名声甚至能够成为一张护身符!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的名声坏了,那对于企业和企业所有者来说,真的是犹如天塌地陷一般。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某想。

  曾经甚至被视为民族脊梁,中国政府高新技术领域遮羞布的行业先驱,名声坏了之后,洗了那么多年照样洗不白。甚至有不少网友自带干粮地在网上全面黑。

  这个时代,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净,所以低调就至关重要了。

  中国百富榜甚至被商人们称为杀猪榜,几乎每一个上榜了的人都不由得战战兢兢,就怕悬在脖子上的那一刀会砍下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媒体对于深挖富商们的各种黑料,那简直就是熟门熟路。

  富商们的起家黑料被爆出来,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提起砍刀杀人。

  基本上是商人们一上“中国百富榜”两三个月,榜上的人名就悄悄地少了一小半。

  也因此,资本家们都把自家刻意地包装起来,要么尽可能地低调,要么就尽可能地表现得更有良心。

  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一世纪初,有许多地方小报为了夺人眼球,纷纷以“无良资本家面对乞丐一毛不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千万富豪竟然对少女做这种事……”等标题吸引吃瓜群众。甚至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大报也纷纷跟进。

  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下,屁股不干净的,要么就是赶紧洗白,要么就得把头缩进裤裆藏起来。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候在火车上提着大麻袋、浑身上下散发着臭烘烘的气味的老农民模样人,很可能是百万富翁。

  八九十年代是整个中国最疯狂的年代,也是如野火般炽烈燃烧的年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以“稳中求进为前提,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先积累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场面,经济建设领域百花齐放,成就斐然。

  陆坤知道,唯有跟着大势走,最终才能出人头地,逆着潮流闯,唯有死路一条。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