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 你最好别来求我_三国之曹魏虎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侯安其实很想请董卓放了皇甫嵩,但他知道,仅凭一碗馄饨,恐怕远远不够。

  “小子不敢居功,太师吃得满意,就是小子福气。”

  夏侯安拱手回答,争取给董卓留下好的印象。

  只要董卓能偶尔记起他这个小老弟,夏侯安在长安城,基本就能够横着走了。

  “我不给你赏赐,伯喈肯定会说本太师小气。”

  心情不错的董卓找了位置坐下,看向夏侯安:“听你口气,不像是关中人士。”

  “回太师,小子是沛国谯县人。”

  “可有功名在身?”

  夏侯安摇头,很老实的说着:“不曾举过孝廉,现为白身。”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举孝廉也是做官的常规操作。

  只不过到了东汉以后,这项察举推荐制度就逐渐变味儿。坊间甚至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对董卓来说,举不举孝廉无关紧要。

  只要董卓高兴,哪怕你是街边乞丐,他也能让你立刻身居高位。

  “想外任地方,还是留在长安当值?”

  董卓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从内心的角度出发,夏侯安肯定是想离开长安这块是非之地,去外地当个小官它不香吗?

  但问题是,董魔王走不到最后,曹老板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

  思想向后,夏侯安给出自己的答案:“小子愿在长安当值。”

  董卓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外地为官虽然自由,但长安前程更加锦绣。

  “明天去公车署,就说是本太师的意思。”董卓毫不吝啬的说着。

  “谢太师提携!”

  夏侯安大声称谢。

  等到董卓走后,夏侯安又去厨房鼓弄起来,端上新的一碗馄饨,送到蔡邕面前。

  蔡邕享用完后,顿觉舒畅无比,赞了声:果然美味!

  晚上的时候,夏侯安躺在床榻,回想起今日之事,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一碗馄饨,就换来了一份前程。

  要是我再整点北京烤鸭、锅包肉、糖醋里脊、酱排骨……

  那还不得起飞啰啊!

  翌日清晨,吃过早饭的夏侯安高高兴兴出府。

  今天过后,咱也是搞仕途的人了。

  走在路上,迎面吹来的风都倍儿觉舒爽。

  公车署毗邻皇宫,位于未央宫以西,设立于武帝时期,是负责接待地方学子的馆驿,应征之人于公车署等待皇帝任命,曰待诏公车。

  汉时,当官的途径主要有二。

  一是在太学读书,参加完毕业考试,成绩分甲乙两“科”。甲科称为郞,乙科称为吏。郞可以进入皇宫实习,有背景家世或者条件成熟以后,就可以出去做官。而吏则要回到原籍,不受中央任命,只能成为地方主官的僚属。

  当然,如果政绩名声突出的话,也有机会重新进入中央。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式就简单许多,也就是方才说的举孝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