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廉署调查_诸天影视世界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晨看着眼前的一幕,嘴角闪过了一丝冷笑,不用问都知道这是别有用心的人,开通了无良的纸质媒体,推波助澜让股市走向崩盘,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攫取巨额的财富。

  叶晨早就提前准备了一亿港币,沽空了大量的恒生指数,只等着这一刻的爆发。至此,恒生指数在到达历史性的高位之后,开始了一泻千里的下跌。恒生指数涨到一千七百七十四点最高点的时候是在三月九日星期五,引发暴跌的假股票新闻在三天后的星期一见报。一九七三年三月的这个周末,对很多香江人来说,是彻底改变他们一生财运的周末。三月二十一日,恒生指数一路下跌,来到了一千一百九十二点。

  偏偏在股市“断崖式下跌”之时,香港的银行也执行之前既定的操作,收紧了银根,大幅降低贷款放出的幅度。在一九七三年的一季度之后,银行的新增贷款比率降至上一年的一半。香港税务局也在此时对外宣布要对股票投资收益征税。各种利空因素让恒生指数顿时失去了支撑,在四月九日跌破了一千点的心理支撑线之后,持续滑落。

  之前因为股市大涨而喜上眉梢的股民,现在脸上的表情就像写满了悲伤、悲情、悲剧三个词。不少人已经折损了一半左右的财富。在国际游资撤离、信贷收紧、股民情绪恐慌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熊市到来,想要逆转股市的骤跌之势已不可能。这些没能及时离场的散户最终的命运就是成为股市的炮灰。

  四月十日,四家交易所和银行负责人紧急约见财政司夏鼎基(philiphaddon-cave),商讨“救市”策略。港英政府一贯秉承所谓自由主义原则,经济政策上亦是“放任主义”,照理说不应该出面干预股市。然而情势危急,政府如果再不站出来,恐怕遗患更大。

  经过多轮会议,定下了之后的应对策略。港英政府虽不打算直接干预股市,但公开出面支持银行的如下措施:例如押后新股上市,减少股票供应,抑压抛空炒作,适当放宽股票贷款,放松市场银根等等。

  这便是所谓“不干预中的干预”。财政司夏鼎基本人虽笃信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但他也并不放弃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多年后,夏鼎基提出了著名的“积极的不干预主义”,其实早在一九七三年的股市浪潮中,他已经对这种理念有所实践。

  不过,这种不温不火的“救市”,对于当时已势如山崩的股市来说,并无法起到稳定人心、重振市场的作用。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的内容依然是股票造假案以及惨淡的股市行情。悲观的情绪笼罩在市场的上空。

  在这种悲观的情绪下,愤怒的民众将怒火发泄到了向他们收取规费的警察的身上,再加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