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又闻噩耗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回东吴而已。其后初次领兵入蜀增援,别道的张飞收严颜、克城砦,描述得挺详细,诸葛亮的本军究竟怎么打的,却无片言提及。此人事迹之逐渐鲜明,要在入蜀之后,甚至要在刘备去世之后。

  刘备死后,诸葛亮很快便军政大权一把抓,南征北讨,席不暇暖。这时候蜀小魏大,以小搏大本来就危险系数很高,加上身为执政者,诸葛亮深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道理,他敢不谨慎吗?魏延站在前线指挥官的立场上,敢提出子午谷战略,不惮冒险,诸葛亮身为全军统帅,甚至是一国执政,他却真不敢去冒这个险——即便成功率高达%,他还要担心那万一呢。

  这条时间线上的诸葛亮不同,一是年纪还轻(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应该还在隆中种地呢),年轻人本来就冲劲儿够足、思虑却未必周详,好出风头好冒险;二则如今他肩膀上也没有那么沉重的担子,就算冒险失败,也不过折进自己一个人去而已,不会影响国家大政,更不会影响到他对刘备或者别的什么人的承诺。

  看到一个跟自己认识中不尽相同的诸葛孔明,是勋不禁唏嘘万千——历史真的改变了呀,而历史也将改变其中的每一个人。话说是不是要找个机会按一按诸葛亮略显浮躁的心呢?郭伯济与他年龄相仿,但瞧着就要老成得多——这跟有没有爹教有关系吗?

  脑洞一开,就再也刹不住车了,导致是勋想写上奏,提起笔来老半天,却始终落不下一个字去。最终只得把笔一抛,算了,还是找人来帮忙撰写,自己最后再修一遍,然后誊清吧。可是找谁来写呢?诸葛亮才刚出去,并且还有很多事儿要忙,似乎不大好再拉他的伕,郭淮、秦谊笔头上是不大灵光的,孙毓南就更不用说了——白白浪费了他曾为赵邠卿驭者之名。可惜啊,自家把孙彦龙留在了许都,贾梁道也被遣往平阳,全都不在身边儿。

  是勋考虑着,如今守牧一州,光靠着搜集些历史上有名的才杰之士,恐怕不够——才士数量终究有限。自己应当再招些普通的读书人过来,充当杂役和文案,只可惜此朔州荒僻,连大户都没有几家,读书人更少。嗯,且待返回离石之后,再向郑文公求索吧。

  第二日送走了诘汾父子及窦宾等人。临行前,是勋作诗一首,以赠是魏,诗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昔为鲜卑男,今为汉家儿。少小雄万夫,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乌丸。不臣皆平靖。雄视驭草原。归来谒天子。青史大名镌!”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