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九 刘若宰想要的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策方才说的那番话,让他不可能不在乎,不可能不动心!

  不得不承认,董策实在是一个窥测人心的高手

  和刘若宰接触了这么多次,他早就已型,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或者说,是文人士大夫中还没有变质的一群人。这年头儿,上至庙堂之高,下达江湖之远,文人士子最为热衷的,便是权斗,党争,铲除异己。而刘若宰这一类人,内心有着自己誓死捍卫的信念,忠于君王,忠于朝廷,不爱钱财,勇于任事——像是这种人,实在是太少了。

  正统年景泰年的于谦,可算是他们这一类人中最典型的代表,其中之翘楚人物!

  他们有诸多的优点,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看似几乎没有破绽,但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名声。

  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们最最看重的,便是名声。不单单是生前的名声,更看重的是身死之后,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于谦诗中所写,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清白,其实指的便是身后名。而所谓铁血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死都不怕,却是希望后人能够在汗青之中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

  看重名声,渴望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们所毕生追求的。

  =一=本=读=小说=

  刘若宰也不例外。

  而毫无疑问,若是依照董策说的去行事,事成之后,定然是震动整个大明!要知道,林丹汗不是旁人,而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全蒙古的大汗啊!虽说蒙古各部之中除了察哈尔部之外还有许多势力并不逊于林丹汗的大部族,但林丹汗却是名义上公认的全蒙古大汗。现在虽然林丹汗已死,但是他们这一支,依旧是大汗之正统!若是能够招降林丹汗的余部,那简直就意味着整个蒙古都臣服于大明了!

  若真是如此,则政治意义是无比巨大的!

  自从蒙元余孽北逃塞外,整个大明二百多年来,始终都遭受着他们的骚扰,深受其苦,而无论是当初的瓦剌鞑靼,后来太师也先,再后来的满都海,火筛,达延汗,乃至于离现在不远的俺达汗,林丹汗,都是未曾真正臣服过大明。

  到了万历年之后,随着大明国力衰退,颓势尽显,蒙古人跟建奴也是越走越近,这也让大明朝廷深深的不安。

  上上次的建奴入寇,不就是先征服了科尔沁,然后经由科尔沁的地盘奇袭蓟镇么?

  能够让林丹汗的余部臣服

  ——不,甚至不用做到那一步,只需要让他们上表表示愿意靠拢大明就足够了,目的就达到了。他刘若宰作为这件事的直接负责者,推动者,将会得到难以想象的好处!

  以今上燥切好大喜功的性格,听说之后,定然龙颜大悦。

  宁锦大战后,袁崇焕不得不辞官回乡,身份已经是一介平民。而崇祯皇帝即位之后,召见袁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