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章 砺 志 (3)_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救国家,这便是不顽固。他们遭到政府的反对,或被流放驱逐,或被囚禁杀害,却始终没有动摇改变他们的志向。他们的坚忍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啊?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对坚忍与顽固的区别就更加确定了。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镇定与冷淡

  世界变化无常,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这不是人所能预料的。普通人遇到突发情况,常难免会惊慌失措。而唯独那些抱负远大、意志坚定的人,却能随机应变、果断处理,解除众人的疑虑担心,从而避免发生混乱,这就是镇定。

  三国时期,诸葛亮命令军队驻扎在阳平,只留下一万人来守城。这时,司马懿的大军将到,将士兵们都大惊失色,却也想不出对策来。然而诸葛亮却气定神闲,命令将士们把旗子放倒,停止击鼓,打开西城门,还让士兵扮成百姓在城里洒水扫地。司马懿看到这种情形,怀疑诸葛亮设下了埋伏,最后带领军队撤向了北山。宋代的刘几治理保州,有一次正宴请宾客,夜半时分,忽然听到报告说有人作乱。刘几没有问作乱的情况,反倒下令为宾客们折花劝酒。其实刘几已秘密派人去分头追捕,很快作乱的人就被抓到了。刘几则接着与宾客畅饮直到天亮。宋代的李允则,有一次在军中举行酒宴,这时兵器库起火。李允则却不动声色,继续饮酒作乐。不一会儿,火被扑灭了,李允则便暗中派人拿着他的文书赶往瀛洲,用茶叶箱子装好武器运回来。不到十天,库里的武器就又完备了,但是外面没有人知道。宋真宗听说后责问他,李允则回答说:“储藏军械的兵器库,防火措施一向非常严密。这里酒宴刚刚开始,那里就起火了,说明一定是内奸所为。如果此时我离开宴会令大家前去救火,恐怕还会有更意料不到的祸事发生。”这几位人物都不愧是镇定的人。

  镇定的人,看起来无所事事,实际上却是大有作为。如果面对世界的巨变,而毫无反应,却用清静无为的理论来安慰自己,就不能称之为镇定了,而应该叫做冷淡。

  晋朝末年,北方多个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南侵扰乱,与晋朝形成对峙局面。当时王衍担任晋朝宰相,此人不把国家政务放在心上,而只知道吟诗作赋,清谈玄学。青年学子们纷纷仰慕效仿王衍,结果造成妄自尊大、轻浮放荡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后来敌军攻打洛阳朝,危在旦夕,朝廷中多数人都提议把都城迁到别的地方,以躲避灾难,只有王衍不同意,他还卖牛车来安抚民心。他做事看起来好像很镇定,但还没来得及组织防备,不久他率领的晋军就被石勒的军队打败。王衍临死之前,回过头来对别人说:“唉,我们即使比不上古人有能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