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走西口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随身携带的干粮拿了出来,在灶台上热了热,胡乱填饱了肚子。

  叮嘱手下们轮流值夜看管好镖车。

  沈烈便走进了上房,推开了窗户,透过窗棂看着灯火阑珊下熙熙攘攘的街道,陷入了沉思。

  此刻心中一阵凛然。

  沈烈突然明白了历史书上所写的一句话。

  张居正没了,这大明也就完了,张居正算是这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只有他才能治的了这天下间的权贵。

  “这大明呀……”

  盛世掩盖之下,这大明早已陷入重病缠身的境地,而张居正的各种改革是大明最后的希望。

  虽然遭遇了一点不愉快。

  沈烈还是抖擞起精神,来了点兴致,便叫上了几个手下出去转上一圈,打算体会一下这边城重镇的风土人情。

  出了客栈。

  走进了街对面的茶楼。

  顷刻间。

  南来的,北往的各种口音传入耳中,这茶楼中坐满了各地往来的行商,正中央的戏台子上,还有姑娘唱着咿咿呀呀的小曲儿。

  喧闹中。

  粗犷的南腔北调传入了耳中,浓浓的边塞气息让沈烈心情变得洒脱起来,便带着两个手下随意在角落里坐下。

  掏出几个大钱往桌子上一拍。

  沈烈惬意道:“小二,上茶!”

  不远处,快步走来的店小二便露出了满脸的笑容,扯着嗓子叫了一声:“哎……来咯!”

  一壶清茶,几样点心。

  一边吃一边听戏。

  这北戏却又和京城中盛行的南戏不同,狂放了许多,粗狂了许多,那戏子的腔调也高亢了许多。

  北仙又叫杂剧。

  沈烈坐着听了片刻,便听出一点梆子味儿了,不由得会心一笑,与邻桌的客官闲聊攀谈了起来。

  沈烈笑着问道:“客官打哪来的呀。”

  那客官也很健谈,忙道:“大同。”

  “哦……”

  看着这欣赏穿着的青衣小帽。

  沈烈点点头,一边聊,一边浮想联翩,这又是一位晋商。

  这明末的晋商到底是怎么回事,怕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谁要能把这事儿弄清楚了,便明白了大明由盛转衰的根源。

  大致来说在这个时代的北方,晋商实力非同一般的雄厚。

  甚至于。

  手握天下票号的晋商,渐渐成为了碾压浙商的存在。

  可晋商是怎么崛起的呢,自然是拜朝廷所赐,当初大明建立以后,为了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便在北方重兵防守。

  这便是传说中的天子守国门!

  当年大明朝廷在北方边境设立了九大军事重镇,以八十万边防大军的强大实力严阵以待。

  对北元残部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这便是九边的由来。

  可有了九边之地,八十万边军驻守,军粮补给自然便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为了解决军粮问题。

  大明在洪武三年施行了“开中法”。

  便是朝廷出钱,将运粮,卖粮,甚至种粮食的生意交给民间来做,而山西距离九边最近。

  于是乎。

  看到了巨大商机的晋商们,便在军事重镇附近大规模屯田,取得了军粮生意的主导权。

  由此。

  晋商做军粮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单单是做军粮生意,还不足以让晋商成了气候。

  再后来。

  当时间点来到了大明正统三年,朝廷为了解决边军日益严重的战马短缺问题,便颁布了一道政令。

  政令中。

  朝廷特旨允许山西、陕西几个省份的商人从事盐马贸易,便是以食盐换取边地的马匹。

  于是山西,山西年底商人们纷纷响应,从杀虎口进入草原,深入鄂尔多斯大草原腹地进行盐马交易。

  这便是传说中的走西口。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