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他们喊着友情啊羁绊啊什么的就冲上_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可以追溯到1884年,灵感来源于马勒的第一套歌曲,1885所发布的《旅行家之歌》。

  当时马勒还没有决定这一首作品究竟是交响诗还是交响曲。

  一开始时候定的想法是交响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青年时代”以及“人间喜剧”。

  青年时代是这一首作品,加上《蓝色交响曲》。

  人间喜剧则是《葬礼进行曲》以及终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这一首作品分割成两部分的想法也逐渐消失,变成一整首作品。

  至于这一首作品被起名为泰坦,本意是指德意志作家让·保罗的同名小说《泰坦》,但是两者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

  甚至马勒自己本身对于泰坦这个名字都不是特别的喜欢。

  他除了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演出试图让观众理解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而使用《泰坦》之外,包括首演在内的其他演出,他从来没有用过任何一次“泰坦”的标题。

  因此你完全可以说这一首作品,也和泰坦没有任何的关系。

  本来陈秋也是要将这一首作品当成泰坦去演奏,可是陈秋查阅了非常多的文件,思考了很多很多的细节后,他最终决定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马勒写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泰坦。

  这个泰坦背后有一个人的存在。

  而这个人究竟是谁?

  陈秋想了许久,最终找到了那个藏在泰坦背后的人,以及作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想要理解这一首作品,你必须要理解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有什么特别的点?

  很多人都说第九交响曲他最为特殊的便是在交响乐之中采用了人声。

  但是,这并不是贝九最核心的点。

  在很多宗教音乐之中,也经常会使用人声搭配乐团来进行演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特殊的一个点其实在于……拒绝。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将很多之前出现的主题拿过来使用,似乎是想要将音乐进行重复,但是却一个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之前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最为著名的《欢乐颂》的主题。

  马勒的这一首作品也同样如此。

  他的整体编配也是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一样。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泰坦以及巨人,实际上是指贝多芬,以及他的第九交响曲。

  这一首作品也可以看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

  在破除泰坦这个标题的迷障之后,最为适合这一首作品,可以用来理解的标题那么应该是什么呢?

  陈秋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还是选择马勒很早一开始便使用的分段标题。

  青年时代以及人间喜剧。

  陈秋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手掌缓缓向前推出。

  嗡。

  细微的小提琴声音在众人的耳边缓缓响起。

  声音细微,似乎完全听不清楚。

  但是却又萦绕在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