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3章 研发本土化大潮_重回80当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境恶劣的穷国打工,要额外加钱”。

  这就意味着顾骜可能要花相当于三五万人民币的月薪,才能请到一个曰本人。可这些人到了中国,其实享受的是猪肉1块5角钱的物价,简直就跟活在天堂里一样。

  但愿这个落差,能让旁边的中国美工和策划师奋起直追,抛掉那些“诱导玩家如何意淫打怪升级太丢脸了”的传统节操,把端着的架子彻底打碎,尽快进入卖爽卖萌卖杀必死的血腥市场竞争状态吧。

  于是,与会的软件部门负责人和骨干,当着顾骜的面又请示了一些细节,讨论了一下,决定把之前提到的天鲲负责汉化的部门,也合并到这个工作室里。

  顾骜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反驳。

  印象里,他依稀记得国内87年那波开始搞汉卡、中文wps的人,貌似都是京城中关村成立同期,逃离京城南下特区谋求到的发展。

  所以顾骜本意是打算把搞汉化、中文wps的项目组,都汇聚到特区,以谋求招得到足够的英才。

  他怕在钱塘这种乡下小地方无人可用。

  但既然前几年的浙大-斯坦福委培交流生项目,以及天鲲原先的外包工作室,已经在钱塘有基础,加上集中办公确实更利于管理和成长进步。

  “那就这么办吧,钱塘就钱塘好了。我本来是倾向于在特区,人才多。不过把天鲲的招牌打出去,多做点招聘广告,应该能把京城那些高校、研究所下海的人吸引来吧。”

  顾骜自嘲地沉吟了一句,算是拍板认可这一安排。

  手下听了这番话,却都觉得顾骜多虑了,无不轻松笑着拍马屁“特区虽然有吸引力,但国内目前的软件相关产业,捆一块儿还不如咱天鲲。天鲲要在哪里,人才当然会来哪里——京城那些同行根本拉不住人。”

  86、87这两年,国内软件相关行业也算是真正起步了。

  做实事的企业是不少的,比如两年后要成立的清华电子科技和清华科研总公司(后来的清华紫光),那还是实打实想搞硬件、芯片,至少也是搞嵌入式系统的。

  当然了,以“汉化、装电脑、提供外国电脑品牌进口后的修修补补”之类业务起家的,也不少。

  比如后世的法务部营销大神方正,还有就是不方便评价的联想,都是在这两年冒出来的。凭心而论,清北中三系势力,还是清节操值相对浓厚一些。

  并且因为产业集群的出现,京城会在87年正式开发中关村,作为软件科技产业的集中开发区。

  所以87年之后,国内的软件和计算机人才,跟前两年的萌芽期相比,会出现明显的聚集效应。想做掮客生意的,那没办法,必须扎堆中关村,帮外国电脑做国内落地,没关系想搞点别的自己打拼,那就都南下特区了。

  当时国内其他城市,都是丝毫没有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