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 朱允炆与汉武大帝刘彻的对比!!_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诲。

  朱允炆听得似是而非,但是还是点头。

  不过心里面还是有点叫屈。

  当即说道:“两位师傅这么好,为什么皇爷爷要这么对他们?”

  吕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反正这些事咱们母子也不懂,你就要知道你以后就是大明王朝的君王,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行其余的不要去知道。

  至于你那两个师傅就不要去管了,你皇爷爷会给你安排其他的师傅。

  还有你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要多听为娘的知道吗?”

  至于那两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儿子,做了那么多事情的黄子澄、齐泰她一点都不在乎。

  反正在他的眼里边那些人帮助自己的儿子,那就是应该的。

  朱允炆听这些都已经耳朵起茧子了。

  “母妃,儿臣觉得自己能当好皇帝,可儿臣不想像个奴才一样伺候皇爷爷,儿臣要给皇爷爷提治理国家的意见。”朱允炆心高气傲。

  吕氏立马撇眼、皱眉、表情垮下来:“你懂什么叫治国的意见,等你当了皇帝你再去想怎么治国,你要知道,咱们母子在外臣眼里始终不如常氏他们。

  所以你现在最主要的是讨好你皇爷爷,让你皇爷爷喜欢你,你的地位才能稳,你得听为娘的。”

  朱允炆心里不服气,暗暗道:都看不起我,等我当了皇帝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秦皇汉武能做的,我朱允炆一样能做到。

  按照这种逻辑来看,朱允炆从小生活的应该是比较压抑。

  一方面是他的皇爷爷和父亲都太优秀了,而他平平无奇。

  另一方面,他的身份尴尬得很,母亲不是父亲的元配,自己的兄长是嫡长孙,弟弟曾经一度是嫡次孙,至少在头几年,他一直都是庶出的身份。

  小小年纪,一天到晚就为了奉承自己的皇爷爷,为了表现自己的孝顺,而不得不去委屈自己。

  在出身、血统论、军权大佬的叔叔辈、文官忽悠的多重压力之下,他在登基当皇帝,一旦掌握了权力,必定疯狂地释放。

  这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狠释放得就越狠,越发的要向所有人证明,我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我就是能够做大事情的人。

  与他类似情况的还有汉武帝。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他登基前,前面还有兄长太子刘荣,母亲王太后因为出身不好的关系,跟他奶奶关系非常紧张。

  就算是登基,他奶奶窦太后垂帘听政,他那时候就是个提线木偶。

  朝野上下,窦姓外戚环绕,处处压制着他。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刘彻,前期是非常压抑痛苦的,也是想要有一天我当了皇帝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让你们所有人看看我的能耐。

  说句不好听的,当年刘彻的环境还不如他朱允炆呢。

  朱允炆还没登基那会儿,朱元璋已经帮他清除掉了所有障碍,给他留下来的完全就是个顺风随便平推的局。

  最后他干成那个吊样,后世人不笑话他笑话谁。

  而人家刘彻登基的时候,那真的是糟糕,内有窦太后压制,外有一帮窦家的外戚掌握文武权利。

  就算是亲政之后,他们老刘家那些诸侯王,那个个都是真正的诸侯。

  相比较燕王朱棣这种没有分封土地、没有实权的亲王,西汉初年那些诸侯王,在国内可以私自铸币,私自募兵,独自管理封国内所有的事务。

  但人家刘彻在这样的局面下,利用外戚田蚡和外戚窦婴内斗,搞掉了窦家外戚。没了窦家,田蚡也很快被搞掉。

  独尊儒术,把信奉黄老无为学术的思想扭正,开始大举有为之治。

  利用推恩令,把诸侯王搞掉。

  武功方面,那就更加辉煌。

  卫青、霍去病哪一个不是闪耀千古的人物。

  这么一对比,朱允炆那就不是一般的差了。

  ……

  求追读!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