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5章 横跳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意义。

  这一退,等于将常山拱手相让。

  李跃派三千轻骑追袭之,却中了慕容恪的埋伏,阵亡三百余军,退了回来。

  不过燕军也冻死不少人,尸体弃于道。

  连出身辽东的燕军都受不了苦寒,更不用说黑云军,路上再被慕容恪伏击,弄不好全军覆没。

  而后方粮草在下雪之初便中断了,没有粮草,大军追击,弄不好就是冉闵的下场。

  这么大的雪,王猛不可能从井陉中出兵,围攻慕容恪。

  李跃干脆固守襄国。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慕容恪这一退,意味着燕军处于全面守势,以燕国的体制,不扩张就只有静静等死。

  雪越下越大,压塌了襄国仅剩不多的屋舍,将士们冒着严寒清理积雪。

  城楼上的斗拱鸱尾上结满了冰挂,连地面都被冻住了。

  城中战马牲畜每天冻死百余头,冻伤不计其数。

  很多将士脸上手上也生了冻疮,甚至有人晚上睡去,到了早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不是大雪,已经是雪灾冰灾了。

  比起追击慕容恪,李跃更担心国内,慕容恪跑的了这次,躲不过下次,但国中百姓若是大量冻死冻伤,这几年的积累又白费了。

  多难兴邦,古人诚不我欺。

  好在襄国城中有不少煤饼、干柴,炭火燃起,倒也不那么难熬。

  冻死冻伤的牲畜全部宰杀,供给将士们。

  有了油水,身体暖和多了。

  熬着熬着,风雪消退,天地转暖,冬去春来。

  后方粮草辎重恢复供应,王猛从井陉杀出,攻打常山,防守常山的傅颜不战而走,赶赴中山与慕容恪会师。

  魏山准备出代郡攻打广宁郡,但拓跋什翼健横插一脚,屯兵弹汗山,随时可南下代郡。

  李跃去信一封,让他攻打广宁、上谷二郡,只要打下来,地盘人口就归他。

  但送去信宛如石沉大海,连使者都杳无音讯。

  这翁婿之情连纸糊的都不如,说翻就翻,不过这样也好,他作初一,也就别怪以后自己以后作十五。

  “拓跋什翼健反复无常,定有南下中原之意,殿下不可不防。”刘应提醒道。

  当年冉闵立国,残杀石氏,拓跋什翼健就在草原上召集诸部,要“亲率六军廓定四海”,后来见冉闵太生猛了,杀的诸胡血流似海,遂罢南下之念。

  “五年前北国大乱他都没机会,现在天下大势已定,他还能如何?待孤扫平燕国,下一步便请他回邺城养老!”

  不是李跃看不起这位岳父,有野心是好事,但没眼力就不对了。

  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一个好孙子……

  李跃暂时没空理会他,令魏山镇守代郡,防备慕容垂的反扑和拓跋什翼健的被刺,提兵八万北上中山,继续与王猛夹击慕容恪。

  慕容儁尽起蓟州大军,赶赴中山。

  一场雪灾,并未浇灭战火,反而让大战更为激烈。

  中山境内,两边人马加起来,将近四十万。

  恰好,李跃屯兵之地就在当年冉闵被生擒的廉台,既然是台,地势高平,东南面凭临滋水,北面有一条木道沟,不必担心被敌人阻断了水源。

  此地自古便是屯兵之地。

  战国时,赵国与中山国大战,名将廉颇驻兵于此,因此得“廉台”之名。

  东北三里,有一大坟,乃当地百姓为纪念廉颇而作。

  王猛屯兵南行唐,与李跃一西一南威慑中山,如果不是拓跋什翼健拖住了魏山,燕军就会被三路包夹。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