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7. 月测前的日常 与 导演的霸权 与 绝望的男人_东京僚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桥梁,连接这两幅画另一个共同点的两个主体,不死川同学,你能告诉我么?”

  “可以哦~罗伯特老师~~~哼嗯——库尔贝是一个热心的键政人,那个时代没有键盘,所以他拿起了画笔~这两幅画都是群像作品,人物都很多,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到泾渭分明的现象——贫穷的三教九流站在一处,统治阶级和权贵们站在一处。很显然,库尔贝正在给所有人展示着狄更斯《双城记》里的社会图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元气偶像不死川说完后,给了浅间一个明目张胆的wink,柳叶和泷岛开始起哄。

  浅间没有表扬不死川,他对着b班最闹腾那群人笑了笑,无声地凝视了8秒,课堂忽然诡异的安静起来。

  “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永远都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当时的法国,正处在后拿破仑时代与工人阶级思潮、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碰撞的时期,库尔贝的绝望,有两层:一层是1843年还未功成名就的库尔贝,对自己天才未能展现的显性的绝望;另一层,是他对社会日益僵化的制度和现状制造的压迫,潜意识产生的隐性的绝望。这个隐性的绝望情绪,穿越了30年,最终逼迫他逃离法国,开始了流亡生活,最后客死在瑞士。而更多的人,也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睛里,看到了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对窄门关闭上下分流的社会感受到的绝望,或者说,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绝望。

  所以,在这180多年里,《绝望的男子》也许被过度阐释了,但是,它却因为库尔贝的一生,确确实实地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结构固化而分裂的社会,也被赋予了不断被历史验证的——终将灭亡的箴言。

  最后,关于这幅画,我想用库尔贝晚年对自己总结的一句话作为结语。【这个人从来没有属于任何一个派别、任何教会、任何机构或任何学院,尤其没有归属于任何一种制度,除了自由的制度。】

  绝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之后没有行动方向。

  个人角度,在没有归属感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归属感;社会角度,我们都呼吁着一个乐观开放的,人人各逞其能、各得其所的,真正自由的社会的到来。”

  输出完的观点,浅间将激光笔递给了佐佐木。

  随即将目光扫视着整个教室,目光所及,皆是掌声。

  校园恶霸形象看来深入人心了。

  指导员好感度+10、风头委员好感度-10、大和抚子的微笑好感度-5一同生效,但没关系,他本就没兴趣做讨好所有人的那种万人迷。

  表面上说的是自由,实际上落脚的是平等。

  能听懂,能产生共鸣的人不多,毕竟这里是日本200年既得利益者的子弟学校——东洋英和。

  但是,英和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