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2章_大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考。

  可很明显,朱正想听到的并不是这样的回答。

  他们只好微微躬身,等着朱正继续训话。

  朱正看着他们的反应,面不改色,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大堂中间,道:“临阵能致胜,不使将士枉死是德;治国能安民,不是百姓受冻饿之苦是德!”

  他扶手而立,仰望苍穹:“至于那些坐而论道,大言欺人,只会摆架子装清高,实则腐朽烂臭,五谷不分,无实惠于家国百姓的伪君子。。。。。。”

  说到这,朱正转过身来看向三人,目光犀利如一柄出鞘的利剑,透着寒光与威严,一字一句道:“朝廷,没有那么多俸禄来养这样的闲人!”

  “朕要的,就是能治国用兵,体察民情的救世之才!”

  “你们之所以担心这招贤令有不妥之处,无非是觉得这些有才无德之人一旦进入朝廷,便会引来无穷祸患,可朕知道,知人善用,使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人尽其才,这才是真正有利于我大明的政策!”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知人用人方面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俗语云: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不断改革和创新,培育新的人才,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的锻炼,加强跟踪考察,并根据个人的现实表现,适时调整其工作环境、工作岗位。

  正真做到、做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善用人才。

  如果自己也要借鉴曹操当初的招贤令,那么更重要的不是贤者在何处,而是,他能不能将这些招来的贤人全都控制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叫他们各司其职,不会闹出大乱子。

  三位内阁大臣被他这番话震得心脏狂跳,面上虽然都没有表现出来,可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件事,将对整个士族阶层,甚至是对整个国家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上升通道的改变,更多原本没有资格的人也能和这些贵族之人争抢官吏之位,这只怕。。。。。。要天下大乱啊!

  李元培率先道:“陛下,眼下春耕尚未完成,番薯推广和水力纺纱机的推广仍没有明显的效果,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若是此时大举招贤纳士,必然又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怕。。。。。。这招贤令,或可缓缓?”

  缓缓?

  朱正呵呵一下,转身朝着自己的位置走去:“我就是想要天下人知道,番薯也好、水力纺纱机也好,朝廷都有信心能够将它们发展好,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基础。”

  “但发展,不光是要吃饱饭,还要大力的建设这个国家真正的核心系统,饭要吃,日子也是要过的!朝廷所图,远不是这一日三餐啊!”

  “谨慎小心是没错的,但人才,咱们必须马上选起来!”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