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一十一章 南斯拉夫转向_大时代19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美国会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贸易赤字,可也只是短期内。美国经济的本质没有丝毫的改变。日本在这本账簿上所减少的出口额度只不过是换了另外一本账簿来表现而已,而且这个额度还有很大的上升,同理,日本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有了大幅的增长。

  这种方式就是把原来在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一来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二来可以减少对美国的直接产品出口从而不去触怒美国国会内根深蒂固的贸易保护思潮。

  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击破了本阵营对自己经济威胁最大的日德,让日德的本国资本溢出到了别的国家,但一般国家承受不了这么多钱。不论是东欧还是东南亚,这些溢出的资本比历史上的选择更少,因为这两块地方,都是一水的苏维埃。

  日本本来第一个选择是韩国、可韩国已经发展起来,被美国十分警惕成为第二个日本,诈骗岛同理,所以日本选择东南亚,可最终这些资本还是自己去了中国。谢洛夫知道这个情况,他前世生活的林业局,已经算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就算是这么小一个地方,六七岁的时候他都见过两个中日合资的企业。可想而知当时的全国日资企业到底是有多少。

  没有这个广场协议,中国发展不了这么快。总书记不会同情日德两国的,谁让你们根本就不是独立的国家,活该被吸血。

  谢洛夫认为从现在开始,冷战到底会谁胜利已经没有悬念。要么是自己领导苏联一鼓作气等到里根的鸡血失效开始进攻,如果不成功,就稍微等个二十年,等中国膨胀起来在进攻,两者的区别只是胜利时间的不同。

  不过二十年后没准他不是总书记了,所以还是前者更有诱惑力。里根不会想到,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比他这个扭转了贸易赤字的美国总统还高兴。少见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杯对着空气,自己和自己庆祝。

  因为广场协议的签订,谢洛夫专门找来吉洪诺夫,希望吉洪诺夫拿出一点资金去日本买土地,要知道在中央全会上总书记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可确实已经开始实行补偿干部退休的想法,小轿车要钱、房子也是要钱的。怎么能中央拿钱呢?不知道总书记多扣?

  吉洪诺夫没有阻拦谢洛夫的举动,苏联也没有到连买地的钱都没有的地步。恰恰相反,苏联的外汇总量和日本没法比,可也是一笔巨资。需要外汇的渠道更少。

  在美元要贬值的情况下,找一个地方保值不这么令人无法理解。总书记认为日本就不错,为了保险起见买土地。

  “看来马上要到了收获的季节!”谢洛夫自语道,现在的考验充其量是黎明前的黑暗。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他也要学习一下勃列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