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章 勃列日涅夫谋划_大时代19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相关的准备。

  “在下个月召开的全国安全大会上,邀请阿尔巴尼亚内务部参加。”回到莫斯科之后,谢洛夫拿到了齐涅夫和茨维贡的计划报告,没有多看直接找来安德罗波夫,两人一起把计划送到中央主席团审批,其实进行战略进攻在高层已经定了,这些计划肯定会通过。

  以经济利诱,辅以军事力量的扶持,在关键的国家必须坚决的站住脚,哪怕是战争。

  “他们几个去克里姆林宫了?”拿着红色加密电话的谢洛夫指的是第聂伯罗黑帮的几个安全干部,齐涅夫、茨维贡和谢洛科夫。

  “是的,应该是找第一书记了。我想应该你下发的文件,让他们觉得不妥!”电话里面的声音传来道,“不过似乎和最近一段时间,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说的缓和论调不符!要知道联邦德国已经有所回应了。”

  在苏联发出缓和言论之后,联邦德国首先给予了回应,谢洛夫记得这就是后来的东方政策,联邦德国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不会有作用的,勃列日涅夫知道这件事。但是这些人还是一直在我们的视线中比较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就不会出事,还有就是调查一下,这几个人是不是在组建对我们的监视小组,以我们第一书记这么小心的个性,这是很可能发生的。”谢洛夫说完便挂了电话。

  缓和战略要以实力为基础,但在赫鲁晓夫时期,苏美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世界范围内力量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仍维持原来的样子。赫鲁晓夫的缓和受到了时代的制约,苏联是落花有意,而西方则是流水无情,谈不到什么战略的含义。西方占据了绝对优势,自然不会被苏联所欺骗。但现在不同了,美国的自身实力和控制力都在下降,西欧的独立性却在上升,西欧国家当然不是很愿意在前线做炮灰,尤其是身处炮灰第一线的联邦德国。

  缓和能够欺骗成功,助长了西欧对苏联的绥靖思想,促进了西欧与美国的分歧。西欧与美国在对苏做法上的明显不同,部分地反映了西欧作为世界一极力量所特有的个性。

  “你们说谢洛夫主席的文件,明显不符合中央的缓和论调?”勃列日涅夫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不慌不忙的说道,“他要怎么做,你们配合就行了,由你们几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