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百一十四章 瘟疫的规律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没了。

  从急边的水泉营堡向南,直到省城太原,一路上五里一墩台,有倾塌的、废弃的,还有因为农民军战争被拆毁的,总之边关的烽火只能往北京传,山西省城是收不到了。

  倒是墩军都在,在废弃的墩台附近,只种官府给的墩地,不给官府干墩军的活儿。

  杨嗣昌本来还想着重修墩台这事儿可以往后稍稍。

  毕竟墩台一路都在官道旁边,眼下肆虐山西的瘟疫仍在,他也不敢大规模招募民夫。

  只要他不大规模招募民夫,瘟疫的势头虽猛,但仍未成燎原之势。

  毕竟这个疙瘩瘟太猛,人的正常活动范围又很有限,没事儿的地一般没事,有事的地儿,通常很快也就没人了。

  但后金军向河套进发,让杨嗣昌又发愁起来,这没有墩台,后金军也好、河套杨麒的那帮假鞑子也罢,冲进来边墙,咱杨总督就死定了。

  毕竟没有墩台烽火,敌军进犯都不知道,冲到太原城下,官军仓促抵御多半要被击溃,城破了,杨总督活不成。

  城没破,事后崇祯爷追究,杨总督还是人头难保。

  所以两害相权,边外这帮牛鬼蛇神可比疙瘩瘟可怕多了,只好招募民夫,先把墩台修起来。

  杨嗣昌已经发现了两个规律。

  第一,瘟疫闹起来的时候啊,老鼠,就成群结队跳黄河。

  第二,瘟疫闹起来的时候啊,杨麒,就会派人给他送信。

  果不其然,杨嗣昌前脚招募民夫修缮墩台,后脚杨麒的假鞑子就骑着马把信送来了。

  杨嗣昌本来就身材挺胖,像个穿官袍的弥勒佛。

  如今看见加盖天使印信的书信,宽胖的脸颊不自觉抽搐抖动,眼角愁得都是褶子。

  他算看出来了,杨麒这个狗东西就没安好心,不让瘟元帅怒斩大明一总督,誓不罢休。

  不过展开书信,倒真还有杨嗣昌想看见的。

  比如,杨麒在求援,说他可能会被多尔衮干死。

  杨嗣昌看着信,肥肥的脸颊就不自觉颤了起来,他笑的很开心。

  杨嗣昌并不反感自己胖,他很能接受自己的体态,早在杭州府当教授的时候,他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肥翁。

  后来去南京国子监做博士,迷上了吃斋念佛,有点脱离群众,便把肥翁的号改成了肥居士。

  杨麒跟多尔衮,这俩家伙在口外打仗,对杨嗣昌来说完全是狗咬狗,最好俩人都死战场上,算苍天有眼。

  杨嗣昌都不惜得回信,权当看了个笑话,却没想到进了大同城,椅子还未坐热,杨麒的信又来了。

  这次不光杨嗣昌嫌弃的不行,在大同的巡抚叶廷桂也急了,拍着桌子道:“天使印信怎么叫这癞皮狗得了去,肥翁,我看不如告诉皇上,今后边关不准放此人书信进来!”

  整个山西、宣大防线上,最反感杨麒的就是这个叶廷桂。

  叶廷桂这份反感倒不是针对杨麒,而是奔着杨麒直属长官刘承宗去的。

  叶廷桂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早在天启七年,就在山西做兵备道,跟第一波农民军打过三个月,胸口中箭也不退避。

  后来在陕西是洪承畴的后继者,在陕西做督粮道参议,很快就得到了练国事的赏识,将他举荐给皇上派来赈灾的巡按吴甡,随后吴甡到山西任职巡抚,将他也带了过来做按察使。

  两个月,叶廷桂处理了三百多例积案,被吴甡称作霹雳手。

  但他一直记得自己成为封疆大吏,是拜练国事举荐之恩,眼下练国事在西安府被刘承宗气瘫了,消息传到山西,叶廷桂就一直想要找机会帮练国事报仇。

  “那倒也不必。”

  杨嗣昌面上嫌弃归嫌弃,心里还是跟明镜儿似的,展开书信笑眯眯道:“有杨麒在口外,可比我们的墩军好用多了。”

  说着,他脸上表情突然一愣,轻松模样缓缓褪去,严肃地看起了书信。

  叶廷桂忙问道:“军门,信上说了什么?”

  “信上说,多尔衮两个月内必会退军,此时士气已疲,如山西宣大此际出兵,能将其灭于丰州滩!”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