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七章 连连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script至于杜家,原本旧年杜老爹杜老娘就不打算壅白芹了,更别说杜大舅还进了钱德隆,捧上了金饭碗。就爱上就跟那城里人似的,不用种地只靠工钱就能过上好日子,杜老娘就更是一心一意的把两个儿子都丢到了秦家,给秦老爹打下手了。

  这两天秦家起收白芹,杜老娘杜老爹老两口更是带着儿媳妇们早出晚归的,也恨不得种在秦家东头园子里。

  而老舅公家祖孙三代的,基本上已经种在秦家了。

  今年因着一直在给秦家帮工打下手的缘故,老舅公同儿子们盘算着,怕是实在是没有精力照管白芹了,再说秦家也需要人帮忙,索性就把年初时积攒培育的种芹都给了秦家,今年暂且空上一年。

  而沈氏的娘家或许温吞惯了,旧年费了好大的工夫回绝了一批姻亲故旧之后,已经心有余悸,其实今年已经不打算壅制白芹了,就怕给自家和秦家惹麻烦。

  所以开春后也没敢去溪边滩涂上采挖水芹,倒是眼睁睁地看着十里八村的乡邻们差点把沿溪的水芹挖绝了种。

  可秦连龙却是深知老丈人一家子的秉性的,也不多话,直接就亲自送了一批种芹过去。

  沈家这才咬牙种了。

  索性瞒得紧,家里头又因着种植柞树和困山产耳的缘故早年间就置办下了好大一片后院,所以周遭邻舍暂且还没人察觉,起收后偷偷摸摸用船运到周家湾,沈大舅才松了一口气。

  只是就连花椒都不知道到底是水土的缘故,还是沈家在壅制白芹上就是自有天赋。

  说起来沈家因着离着距离的缘故,受到的秦家关照帮助是最少的,可旧年沈家的白芹质量就已是远超老舅公家和方良田庄上的白芹了。

  今年的产量和品质更是又提高了一大截,并不比自家的白芹差到哪里去。

  半亩的白芹,沈家人都没敢也没舍得吃,全都拿了过来,将近九百斤,一级品在五成左右。

  郭掌柜看着就更是只有高兴的份儿了,一句多话没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当即开发现银。

  沈大舅的担惊受怕在看到现银的那一刻,总算抛到了天边,满心里就只剩下欢喜的份儿了。

  又拉着秦连龙说话,想问礼诗圩姚氏的学塾到底是怎么个章程。

  家里的几个小小子如今都在隔壁村上的学塾里念书,那先生虽是个老童生,学问当是有的,教导十岁上下的小小子应当也不成问题,可仿佛心思并不在教书育人上头,可束脩却着实不低。

  上半年他就在思量着是不是索性把孩子们送去镇上求学,可他们分水镇本就是个丁点儿小镇,同崇塘天上地下比都不能比,哪里有甚拿得出手的学塾的。

  他就盘算着,若是去镇上,那还不如咬咬牙,想想法子,索性把孩子们送进礼诗圩的学塾去。

  不是说非得读出个甚的名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