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4章 隐性腐败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养了一大批庸吏。

  冗官庸吏看似不是贪官污吏,所得工资不一定很高,清水衙门福利也不一定好,但他们不劳而食,较之辛劳的工人农民是食利阶层,如万州李某等多是有权力关系背景的,相比于公勤实务人员其地位相当优越,是拥有特权的人。且其数目巨大,事业单位的干部编制到底有几千万人,一直是个未知数,财政上是无底洞。

  冗官庸吏们耗费的国脂民膏其实并不比贪官污吏少,政府明知其弊却百般优容,不敢向他们开刀,生怕他们“上访”,对庸吏不敢得罪。三十年来有过十多次机构改革,却连保编坐吃空饷这样明显的弊政也革除不了,养了一大群寄生虫没有办法清除,以致于积重难返。另外,还有数量巨大没有编制却仍由国库拨钱发“补助”的准官吏,如农村的村支书,国家转移支付扶贫支农的钱,很多先被他们吃掉了。

  冗官庸吏充斥却革除不了,论其实质就是体制性腐败。

  用纳税人的钱豢养冗官庸吏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是一种恶劣的隐性的腐败。

  干部既由国家财政供养,不管是有编还是无编,都应公开透明,经纳税人同意,不劳而食或无事找事碌碌于位者,应统统清理。这本是行政改革的基本要义,是早就该做的事。但某国的行政改革总是在精简机构上做文章,改来改去就是不敢涉及到人,工人可下岗,但干部再冗庸也不下岗,宁愿包养起来吃空饷也不解雇。这对纳税人来讲,是极不负责任的。

  某个朝代官场腐败形式多样,有贪污受贿的高官,也有吃吃冤枉的小吏,吃空饷吃冤枉不仅本身与贪污性质无异,而且因其人数太多形成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像蝗虫一样吃光社会的积蓄。为保有既得利益,冗官庸吏不仅拼命反对改革,而且因其群体性成为腐败的土壤,造成顽固的制度性腐败。

  某个朝代的反腐形势十分严峻,贪官污吏胆大妄为,不仅腐败高官贪污受贿数额可达上亿元乃至更多,连鄱阳一个贫困县的股长,论其级别仅称得上是吏,也能卷走一个亿!这些还只是显性的腐败,而隐性的体制性腐败如养千百万庸吏,又要国家财政拿出多少钱来填补呢?所以国家发展最大的危险便在于官场腐败,“国之命在人心”,腐败不除,国无宁日。

  既要反贪官污吏,也要反冗官庸吏,既治贪也治庸,既要反显性的腐败,也要反隐性的腐败,反腐败要从体制上突破,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某个朝代想要彻底遏制或杜绝显性腐败、隐性腐败,就要还民众真正的参政议政的权力,就要把权贵俱乐部的人-大、政-协彻底对普通民众放开,让人-大、政-协真正成为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议院,各级代表、委员都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员担任,也不能由官宦家庭出身的人员担任,代表、委员有权对任何官吏提起弹劾审查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监督官吏腐败的作用。不过,用脚底板去想就能想到,那些官僚是不会革自己的命的,可没有真正的还权于民,伟大的祖国就不能真正地复兴,就一直被权贵官僚资本的阴影给吞噬,各种社会问题会日积月累到最后不可收拾!

  吕布已经到了东汉末年了,再去操心某个朝代的事情,简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吕布现在要重点关注,眼下大汉的官场改革该怎么进行!

  吕布准备进一步深入改革,加强编制管理,强化考勤考核,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要问责,财务政务要进一步公开,对各衙门各类吃空饷的人来一次大的清理。

  当然,治本之道是深入推行体-制改革,让民众去监督那些冗官庸吏,才能真正建立起清明的政局。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