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_穿越之戏子难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质疑,反倒十分支持。其实也不是没有质疑,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罢了,虽老郭叔他们帮着想了许多办法,但稍微脑子清明点儿的,就知道那些办法都不行。

  能把秦凤楼拉过来,接下来就好操作了。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唱什么曲牌。

  好吧,秦凤楼还是用脑海里固定的想法,以为妹妹只是要排新戏,并没有意识到秦明月其实是想从根本上改变它。

  戏的曲牌名目繁多,大体就是依声填词,固定的音调,固定的格式,填上词就可以了。这是唱腔曲牌,还有器乐曲牌,器乐曲牌是由唱腔曲牌繁衍而出,用现代这会儿的话就是配乐。例如喜庆、宴会、发兵、升堂、升帐等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对某些特定身段表演的烘托,都有特定的曲牌。

  因为秦明月没学过戏,只知一些皮毛,所以她并没有去强求学这些。这也是为何她选择推翻重建,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去学习。因为‘戏’这一字看似简单,实则内里太过复杂。

  秦明月和秦凤楼说先不提曲牌,还是先决定戏本子吧。

  提起这个,就要说说了。

  因为苏州城靠近南戏发源地,这里的戏剧市场比常人想象中更加繁荣。

  各种大小戏班子枚不胜举,有名头的,没名头的,还有各处戏园子戏楼,相应的,自然还有一系列依仗这些吃饭的各色行业。

  其中有一行,说是行,最起初不过是有些落魄书生因为生活窘迫,为了维持生计,便偷偷写戏本子卖给一些戏班子,给戏班增添新戏,另外自己也能混口饭吃。

  因为这是有辱斯文之事,所以大家都藏着掩着,之后南戏走入上流社会之中,渐渐为一些文人雅士所接受,有些文人雅士偶尔也会写一些戏本子,找个自己喜欢的戏班,或者自己组建个家班让人唱,这行才逐渐繁荣起来。大家再写个什么戏本子,非但不藏着掩着,反而觉得是一种极为风雅的事。甚至有些文人书生互别苗头,比着谁写的戏本子更为风雅,谁填的曲牌更受欢迎。

  当初秦默然还在那会儿,就经常找人买戏本子,秦默然死后,庆丰班处境窘迫,就只能演一些手上有的老戏。可看戏这东西,就好像是看电影一样,一个片子看多了总是会烦,为了维持庆丰班的生计,秦凤楼这个做老板的,无奈只能亲自下场操刀。

  这是秦明月从原主记忆中得知的。据悉,秦凤楼写过许多戏本子,反响还算不错,就是因为他能层出不穷的拿出新戏,用来博个彩头儿,当年秦默然死后,那会儿秦海生还没有出师,庆丰班才能度过中间那段艰难的岁月。

  而这秦凤楼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当初带着一众老弱妇孺,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就去乡下各处去搭草台子。因为乡下人审美与城里人不同,大多偏向粗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