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章 县试难乎?_知否从蒙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霎时间,两句原本毫无关联的句子,就被卫辰连缀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

  这种截搭题看起来很不讲道理,其实最考验考生临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大多数考生畏之如虎的原因。

  许多读书人在学完四书五经和相关著作之后,就把全部精力放到八股文上,不看三通四史,不知秦皇汉武,脑袋如同榆木般僵硬,让他们去随机应变,简直不啻于痴人说梦。

  而卫辰之所以应对轻松,就是因为他的脑袋没有僵化,不会拘泥。

  一方面他阅读了藏书阁中浩如烟海的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从历代大家的智慧和心得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另一方面,他还有前世的记忆和阅历,有着举一反三的丰富联想能力,头脑灵活、心思通明,比那些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强了不知多少倍。

  这就是卫辰与大周其他读书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顺利破题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承题起讲,题比中比,最后成篇大束,不到半个时辰,一篇洋洋洒洒、花团锦簇的文章就落到了稿纸之上。

  写完之后,卫辰又从头默读了一遍,确定全文音调和谐、朗朗上口,且没有任何犯讳之处,这才一笔一划地往答题卷上誊写。

  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许多读书人文章写得很好,但就是因为字迹潦草被考官直接黜落。

  卫辰初入义学时就注意到了自己书法上的缺陷,一直勤练不缀,如今一手馆阁体写得可谓是端庄秀丽,一丝不苟。

  待到整篇文章誊写完毕,卫辰这才长舒一口气,伸了个懒腰。

  这时,堂上击鼓三声,这是中场休息的提示,考生们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吃东西喝水,或者呼唤公差,领他们去茅厕解决生理问题。

  卫辰也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于是从考篮中拿出食盒,挑了几块糕点和肉脯,就着水吃了起来。

  旁边考舍的考生闻见香味,不由地都是心里大骂:这么早就开吃,真把考场当作饭馆了是吧!

  有人咽了口唾沫强压着馋虫,捂着鼻子继续考试,有人则是受不了刺激,干脆也拿出了吃食,一起吃了起来。

  卫辰隔壁的考生因为怕等会儿尿急,不敢喝水,又吃得太急,顿时就噎着了。

  几个皂吏见势不妙,连忙上前捶胸揉背,总算把卡在考生喉咙里的异物弄了出来,否则恐怕当场就要出人命。

  卫辰考舍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哪里知道外头的热闹,吃干抹净后,就开始作最后一道题,一首五言八韵的试帖诗。

  这试帖诗在考试成绩中占的比重并不大,考官主要还是看第一道时文题,甚至只看破题的第一句,要是破题破得狗屁不通,后面也不用看了,直接把卷子扔掉了事。

  所以第一道时文题最重要,后面的试帖诗就有些次要了。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