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8章 除旧迎新(二合一)_知否从蒙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澹雅香气沉浮于素洁的冰天雪地之中,浅黄色的花朵,褐色的树枝,被细雪染成纯白,有如玉树琼花一般。

  书房窗户微敞,飘进来丝丝缕缕的腊梅清香,倒是让卫辰省却了焚香静心的功夫。

  刚一坐下,卫辰就发现桌桉一角多出了几封信函。

  卫辰取过最上面的那封信,扫了一眼抬头,顿时精神一振,也不顾其它,连忙拆开信仔细读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桌上的一杯热茶都已经不冒热气,卫辰才怅然若失地将信放了下来。

  这封信是汴京的如兰和明兰寄来的,信中讲述了许多她们这段时间的有趣经历。

  字里行间

  ,都能感受到她们对卫辰浓到化不开的卷恋之情。

  看过信后,卫辰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汴京去,与两位未婚妻团聚。

  可末了,他也只能悠悠轻叹一声,取来纸张,提笔蘸墨,将胸中的思念尽数倾泻于笔下。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长信,归结起来,其实不过就是一首李义山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卫辰搁下笔,捧着信纸凝视良久,方才将之折起,递给一旁的元安,嘱咐他立即快马送到汴京。

  元安接过信匆匆出门,书房中便只剩下了卫辰一人。

  在这临近年节的喜庆日子里,听着院外远远传来的鞭炮声,卫辰忽然感到一阵难言的孤独,不由暗自感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诚不欺我。

  一个人枯坐半晌后,卫辰终于稍稍振作起精神,决定去陈俊那里坐一坐。

  陈俊与卫辰同是宥阳人,又都是孤身一人在禹州为官,两人的遭遇颇有同病相怜之处,倒是正好可以互相慰藉。

  然而,当卫辰乘上马车、提着好酒到新郑县衙,准备与老友不醉不归之时,却被告知陈俊并不在此,而是去了乡下的义学讲课。

  卫辰闻言微微一愣,旋即哑然失笑。

  陈俊昔日为县学生员时,就曾在盛氏义学任塾师,如今倒是重新操起了旧业。

  这年节时候,想来陈俊也是自己一个人在县衙里待得无聊,所以才宁愿跑到义学里和蒙童们待在一起吧……

  一念及此,卫辰当下就吩咐县衙的人引路,带自己去陈俊所在的义学。

  马车行驶了小半个时辰,停在了一座两进的旧院前。

  卫辰走进前院时,屋檐上还滴着午后冰雪消融的水滴,隐隐能听到院中蒙童的琅琅读书声。

  卫辰心底一动,推开门走入里院,但见院子里站着十几个市井百姓,身上都穿着布衣或者是短衫,安静地看着屋里的蒙童。

  这一幕,不由令卫辰联想起前世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们。

  屋子里掌上了灯,大概摆了二十几副桌椅,基本每个位置上都坐着一名蒙童。

  一位先生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