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1章 危机关头_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中国的军队也是伟大的,战争初期的时候,为了商量如何来救援朝鲜,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研究的结果是,中国出陆军,苏联出空军,由中苏两国成立一个联合统帅部来统一指挥作战,可是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做好准备正要出国作战的时候老大哥却变卦了,说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空军不能出动。欢迎来到阅读

  苏联人的顾虑太多了,他们害怕因为朝鲜战争扩大化而与美国再打一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刚结束还没几年,温欣的日子消磨人的斗志,他们身上的伤口还没有没好利索,他们的工业基础还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二千多万的伤亡让男性青壮年的人口比例下降很大,以至于在二战过后有的年轻姑娘只能找上了年纪的残疾军人当丈夫等等。

  理由很多,太多的顾虑让苏联放弃了在战争初期派空军协助志愿军作战的方案,实际上二战过后每个国家损失都很大,就说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来朝鲜打仗的英国人吧,二战以后,英国男性青年伤亡惨重,国内平均每十个姑娘只有一个能找到丈夫结婚,其余的只能一个人终老一生,可就是这样英国人也派出了几个旅的部队来朝鲜参战。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英国为了紧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面表达他们的姿态,在国内群众极为厌战的情况下还是拼凑了几个旅来朝鲜趟混水,不过,这几个旅的兵力对中国来说不算什么,用中国士兵的话来说就是,既然他们想找死。咱们就成全他们这个心愿。

  老大哥的意见对中国军队的压力太大了,新中国的军人不是傻瓜,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他们的副总参谋长就是在飞机的空袭下牺牲的,他们尝到过来自天空中的苦头,也很清楚中美两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差异。知道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单一靠陆军作战会意味着什么。

  可是,没有办法呀,苏联离的远,朝鲜丢与不丢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中国就不行了,朝鲜就在中国的家门口。是自己出门就能看得见的邻居,中国有句古老的熟语,“远亲不如近邻”,还有一句是,“唇亡齿寒”,这是中国古老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来奉行的行为准则,眼看着自己的邻居被敌人祸害还不出手相助不是咱中国人的传统。

  从新义洲入境的彭老总在朝方人员的带领下,经过了几个联络点,最后终于在一个隐蔽的矿洞里看到了年轻的朝鲜统帅金日成。

  金日成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也曾经加入过中国的抗日队伍,有的资料还说他曾经在解放军里担任过连长,不过这都已经无从考证了。

  后来的事实是。金日成参加了苏联红军里的朝鲜支队,在战争结束以后受苏联政

  请收藏:https://m.bqg8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